2025 年 3 月 25 日
上周,当 V 给我显出 “PIVOT”(转折)这个词时,我想起自己曾在给孙辈买书时也为自己选了一本 Brianna Wiest所著 的《THE PIVOT YEAR》(转变之年)。
今天,“PIVOT”又跳进我的脑海,这次它把我带向芭蕾。回想起受伤前上普拉提芭蕾课时学过的 Passé , 我上网查资料,又发现一个相关的术语 ——Retiré
芭蕾学院的解释(下划线与加粗为原文标注):
Passé: 意为 “经过”
指腿部经过 retiré 位置的动作。
Retiré
舞者的姿势:工作腿弯曲,脚尖点在支撑腿膝盖的前侧、侧面或后侧。
Passé 与 Retiré 是最具代表性的芭蕾动作与姿势,几乎人人一看便知。Passé 是 développé(腿部伸展)的基石,也是 adage(缓慢组合)练习的重要环节;Retiré 则是舞者用于 pirouette(旋转)和许多跳跃时所保持的姿势。熟练掌握二者,能提升 développé 的腿举高度,并让旋转次数更多、更稳。
Adage (缓慢组合)
我又查了 “adage” 在芭蕾中的含义:
在芭蕾里,adage(法语,意为“从容、缓慢”)指一系列动作舒缓、优雅、控制精确的练习,重在延展、平衡与乐感,通常出现在课堂中心练习环节。
主瞬间使我明白:
是时候把我在 COBS 的工作“传递”(Passé),优雅“退场”(Retiré),安歇片刻,预备迎接下一个跳跃或旋转了(Pivot)。
乔治·慕勒的“退休”
还记得我在之前的帖子里提到,去年十一月参观英国布里斯托的乔治·慕勒博物馆时,有一处展览令我心灵格外激动吗?让我给你看看我当时拍下的那张照片——展区最后一块解说板,上面讲述的正是他晚年的“退休”事工。
现在,让我把这块展板的第一部分打字出来:
“当大多数人正憧憬退休之际,乔治·慕勒在 70 岁时却决定把余下的人生献给全球性的讲道与教导事工。
他这样做有三个原因:
在接下来的 17 年里,乔治·慕勒行程 20 万英里(相当于环绕地球八圈——那还是在飞机尚未让旅行如此便捷的年代!)。他应邀前往许多国家,无论谁邀请,他都去分享信息;平均每日讲道一次,累计向三百万人传讲福音。”
这可完全不是我所设想的“退休”!
想到这里,我既钦佩又自觉渺小。坦白说,我没有乔治·慕勒那样的热情或雄心。此刻,65 岁的我只想放松地坐着什么也不做。我只能向主露出一丝无力的微笑——就在两天前,祂曾赐下这样的鼓励:
以下内容是Sara英文书的翻译:
“我们体内永远奔流着两条河:一条承载着世间所有的声音;另一条则只有一个声音——我们内在向导的声音。第一条河强大、稳定、持续,不断发出指令、指引与预警;多数人浑然不觉地被它牵引,追逐一个又一个里程碑,奔向别人告诉我们该达到、该前进、该成就的目标。最终,我们低头才发现双手空空——自己的人生已被编织进一段并非亲手书写的故事。
当我们失去内在罗盘,对当下的觉知便被迷雾笼罩;困惑、犹豫与不确定随之而来。两条河相互喧嚷,一个以美德诱惑我们,一个以恶习驱赶我们,我们遂失去自我引领的能力。
久而久之,我们被“必须成为某种人”的僵硬外壳吞噬,与内心深处柔和而欢腾的真理形成对立。纵然第一条河声势再大,我们依旧能听见第二条河那细微的呼唤。我们的生命真正开始于那一天——当我们选择跟随内在的呼唤——哪怕同时听见并偶尔采纳第一条河所代表的集体认知。智慧的第一重觉悟,是认知到真理碎片遍布各处;若把两条河简单划分为全然善与全然恶,就剥夺了内心真正想呈现的深度与美丽。旅程的意义,不在于舍弃其一、偏向另一,而在于分辨何时该倾听、何时该聆闻、何时该跟随这两条河各自的声音”。
“我们的生命真正开始于那一天——当我们选择跟随内在的呼唤…”
哇,原来在我“交棒”并退休之后,我的生命才真正要启航!
我试着去想:生命中最令我兴奋、最能激发活力的是什么?
我怀念那些深深爱主的岁月——那份初恋之爱。那时,我迫切想认识那位把我从自负无知中救出来的耶稣,于是到处寻找祂:圣经课、团契、小组、教会聚会、各类讲座……那段时期,我一边应付高强度的工作,一边照顾重病的母亲;却依旧热切寻主。还有那些独自退修的日子——在静默中与祂相遇,读经,单单坐在祂脚前聆听祂的声音……
所有的热情、渴慕与单纯,如今身在何处?
现在,我心潮澎湃——是时候听从那内里的声音,回到最初的起点:真实地活出生命——充满热情、爱与单纯,直到那天回到天家,与我深爱的耶稣相会。
2025 年 5 月 5 日
今日,我满心喜乐地为“大蛇”系列写下最后一篇,终告收笔。
这或许将是我在本网站上的最后一篇文章——恰逢其时,因为 V 已为下一篇作好预备——那是Louis 与Florence 的奇异生命见证;早在去年十一月,V 就计划好这一切,远在告诉我“Passé 与 Retiré”之前。
如今他们身在台湾——神为路易开路,让他在与肝癌的征战中接受治疗;新加坡的肿瘤科医生已穷尽手段,却惊讶他还能坚持到今天。当我写下这些文字时,他已完成第四次化疗。我就让他们亲自讲述那段令人赞叹的信心之旅,他们教会的小组成员惊呼:这是完全不同层次的经历!我们都将大有收获!
愿神赐福于你们。
You May Also Like:
50% Complete
Lorem ipsum dolor sit amet, consectetur adipiscing elit, sed do eiusmod tempor incididunt ut labore et dolore magna aliqua.